<浙大>数据结构·1.2链表线性表[线性结构]
1.2链表线性表[线性结构]
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物理上也相邻;通过“链”建立起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主要操作的实现: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// 1.2链表线性表[线性结构]
typedef int ElementType; // ElementType 可定义为任意类型
typedef struct LNode *List;
struct LNode{
ElementType Data; //数据域
List Next; // 下一个链表的地址
};
List L;
List MakeEmpty(); //初始化链表
int Length(List L); // 以遍历链表的方法求链表长度
List FindKth(int K,List L); // 按序号查找
List Find(ElementType X,List L); // 按值查找
List Insert(Ele ...
<浙大>数据结构·1.1数组线性表[线性结构]
1.1数组线性表[线性结构]
利用数组的连续存储空间顺序存放线性表的各元素
主要操作的实现:// 1.1数组线性表[线性结构]
#define MAXSIZE 100 // MAXSIZE 定义为 Data 数组的大小
typedef int ElementType; // ElementType 可定义为任意类型
typedef struct LNode *List;
struct LNode{
ElementType Data[MAXSIZE];
int Last; // Last 定义线性表的最后一个元素
};
List MakeEmpty(); //初始化顺序表
int Find(ElementType X,List L); //查找 X 第一次出现的下标
void Insert(ElementType X,int i,List L); //在下标为 i 的地方插入 X
void Delete(int i,List L); //删除下标为 i 的当前值
ElementType FindKth(int K,List L); / ...
<浙大>数据结构·1.0线性表[线性结构]
什么是线性表?
多项式表示问题的启示:
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示(存储)方法
有一类共性问题:有序线性序列的组织和管理
“线性表(Linear List)”:由同类型数据元素构成有序序列的线性结构
表中元素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
线性表没有元素时,称为空表
表起始位置称表头,表结束位置称表尾
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描述类型名称:线性表(List)数据对象集:线性表是 n (≥0)个元素构成的有序序列( a1, a2, … ,an )操作集:线性表L 属于 List,整数i表示位置,元素X 属于 ElementType,线性表基本操作主要有:
List MakeEmpty():初始化一个空线性表L;
ElementType FindKth( int K, List L ):根据位序K,返回相应元素 ;
int Find( ElementType X, List L ):在线性表L中查找X的第一次出现位置;
void Insert( ElementType X, int i, List L):在位序i前插入一个新元素X;
void Delete( int i, List L ...
<预>数据库系统概论·第一章
第一章·绪论
1. 四个基本概念
数据:描述数据的符号记录
数据库:数据库数据具有 永久存储、有组织、可共享 这三个基本特征
数据库管理系统:位于 应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。和操作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
数据库系统:由 数据库、数据库管理系统、应用程序、数据库管理员 组成的 存储、管理、处理、维护数据的系统
2. 数据库的发展阶段
人工管理阶段:数据不保存、不共享、不具有独立性
文件系统阶段:可保存,但共享性差,冗余性大,独立性差
数据库管理系统:数据库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 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 转向 共享的数据库 为中心的新阶段
2. 数据库的发展阶段
<预>操作系统·第一章
第一章·引论
1. 操作系统介绍
定义:一种软件,用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来方便用户使用。
地位:为其他软件提供一个运行环境
基本特征
并发:是指多个活动在给定的同一时间 间隔 内进行。
共享: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进程共用
异步:进程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
虚拟:把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
主要功能
处理器管理
存储器管理
文件管理
设备管理
发展历程:
人工操作阶段(无操作系统)
批处理阶段(操作系统开始出现)
分时操作系统(不可以排队,有了人机交互)
实时操作系统(可以插队)
2. 不得不知的概念
两种指令:
特权指令:用户不可使用的指令
非特权指令:普通运算指令
两种程序:
内核程序:系统管理者,可以执行一切指令
应用程序:普通用户程序只可执行非特权指令,运行在用户态
处理机状态:
用户态: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
核心态(管态、内核态):可以执行所有指令
用户态到核心态:通过中断(是硬件完成)
核心态到用户态
原语:
处于操作系统的最底层,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
这些程序的运行具有原子性,其操作只能一气呵成
这些程序的运行时 ...
<预>计算机组成原理·第一章
第一章·概述
1. 什么是计算机的组成
两种信息流:控制信息流 和 数据信息流
控制信息流包括:指令信息、状态信息、时序信息
2.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特点
硬件由五大功能部件组成: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储存器、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
软件以 二进制 表示
采用存储程序
所有程序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
指令采用串行执行方式(即一条接着一条执行指令)
3.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
4. 机器语言、汇编语言、高级语言
机器语言:机器可以直接执行的语言;二进制代码
汇编语言:用助记符表示的与机器一一语言对应的语言,程序要经过汇编后才能执行
高级语言:程序要经过解释和编译才能执行
5. 编译程序、解释程序、汇编程序
编译程序:把高级语言输入进行翻译转换,产生出机器语言的 目标程序,然后让计算机去执行目标程序,得到结果(C、C++)
解释语言:一句一句翻译,边翻译边执行,不形成 目标程序(Python、JavaScript)
汇编程序:指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;与上面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
6. CPI: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
<预>计算机网络·第七章
第七章·网络安全1. 网络安全概论
网络安全:是指网络中的硬件,软件,数据受到保护
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主要分为两大类:
主动攻击:
主动的恶意行为
篡改
恶意程序
拒绝服务
被动攻击:
主要是收集数据而不是进行访问来改变数据
截获
窃取
流量分析
网络系统的特性:
保密性
完整性
可用性
可靠性
不可抵赖性
2. 加密和交互
加密和解密:
加密:通过特殊的算法来改变某种数据,让获得该数据的用户无法得知其信息内容
加密手段:
MD5加密
AES加密
SHA1加密
RSA加密
解密:加密的逆过程
公钥和私钥:
对称加密:单钥加密
非对称加密:通过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
特点:
防止重放攻击
防止数据伪造
防止数据被篡改
防止数据抵赖
防火墙:一种控制访问技术,严格控制进出网络边界的分组,禁止不必要的通信从而减少入侵的潜在可能
区域:
Local 本地区域
Trust 受信区
DMZ 非军事化区
Untrust 非受信区
<预>计算机网络·第六章
第六章·应用层1. 应用层的作用
作用:是最贴近于用户的一层;为用户提供服务。
2. 应用层中常见的协议
域名系统DNS:
结构:三级域名.二级域名.顶级域名(mail.cctv.com)
域名服务器:迭代、递归
端口号:53
文件传输协议FTP:
使用TCP连接,传输数据
端口号:21(20)
远程终端协议TELNET:
使用TCP链接,远程登录到远地的另一台主机上
端口号:23
万维网和HTTP协议:
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,是一个简单的请求-相应协议
端口号:80
电子邮件协议:
SMTP电子邮件传输协议
端口号:25
POP3邮件协议版本3
端口号:110
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:实现一个地址池内的IP自动分配和子网掩码
端口号:68
<预>计算机网络·第五章
第五章·传输层
1.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
传输层:
提供端到端的服务
向上层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
客户端通过IP地址找到服务端,然后其中每一个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端口号来进行区分
端口号:
FTP:21(20):FTP(文件传输协议)
21连接,20传输数据
TELNET:23:TELNET(远程登陆)
SMTP:25:SMTP(电子邮件传输协议)
POP3(邮件协议版本3):110
DNS:53:DNS(域名系统)
TFTP:69:TFTP(简单文件传输协议)
HTTP:80:HTTP(超文本传输协议)
SNMP:161: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
HTTPS:443:HTTPS(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)
1. 传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
TCP:传输控制协议(TCP)
特点:
面向连接
可靠服务
全双工通信
面向字节流
窗口:
固定窗口
滑动窗口
拥塞处理和流量控制
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
UDP:用户数据报协议
特点:
无连接
不可靠的
面向报文没有拥塞控制
开销小传输效率高
UDP首部的概念
<预>计算机网络·第四章
第四章·网络层1. 网络层的作用
作用:提供点到点的服务
单位:分组
2. 网际层的协议IP
ARP地址解析协议: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
ICMP国际控制报文协议
IGMP国际组管理协议
3. IP地址
IP地址的概念:IP协议提供给互联网上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,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。
IP地址的组成:网络号+主机号
子网掩码: 由1和0组成 1代表主机号
IP地址的分类:A,B,C,D (网络号占用1字节~4字节)
IPv6:由16进制组成,用来满足IPv4出现匮乏的问题
4. 子网划分
5. 网络层的路由
路由
路由是什么?: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的路径
路由器:网络层基本设备,数据转发,存放着通往各个网段的路由表
路由表:通往其他网段的路径
网关:所有的网段内部与不同网段进行通信都需要经过网关
路由获取方式:
直连
静态
动态
路由的配置方式
静态路由:
静态路由:由管理员手工配置,适合结构稳定的小型网络
缺省路由:是一种特殊的路由,当报文没有在路由表中找到匹配的具体表项时才能使用的路由
动态路由:通过协议来实现不同网段的路由 ...